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会好奇
蛋白电泳是用来干嘛的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常以颗粒分散在溶液中,它们的净电荷取决于介质的H+浓度或与其他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电场中,带电颗粒向阴极或阳极迁移,迁移的方向取决于它们带电的符号,这种迁移现象即电泳。
一、蛋白电泳的基本原理介绍:
以淀粉胶、琼脂或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法称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的一种电泳方法,人为控制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成孔径的大小,通过类似分子筛的作用把蛋白质分开。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蛋白质的迁移率仅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质量的大小。与已知分子质量的标准品比较,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质量。